20只相信一见钟情

场景再现

王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北京一家国有企业,由于王兴天资聪敏,精明强干,加上工 作努力 ,5年后便被提为公司的经理。在公司,王兴也成为少女们竞相追求的目标,但王兴没有一 个看上眼的,用他的话说就是:“见了面没有感觉。”

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,王兴认识了徐莉莉。徐莉莉是一个南方女孩,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 , 在一家银行上班。王兴从第一眼看见徐莉莉起,顿觉相见恨晚,觉得徐莉莉哪儿都好,甚至 可以用“完美”来形容。

此后几天,徐莉莉的一颦一笑经常浮现在王兴眼前。平时不善于和女孩打交道的王兴,拨 打了徐莉莉的电话号码,徐莉莉也挺爽快答应再次见面……

王兴和徐莉莉正式开始交往,他对徐莉莉的感觉很好,两人很快就发生了性关系。王兴觉得 自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。在徐莉莉的要求下,交往一个月后,两人举行了婚礼。结婚后的 王兴和徐莉莉甜甜蜜蜜。可刚出蜜月,徐莉莉像变了个人似的,她时常以陪客户为名不回家 ,有时还夜不归宿。开始时,王兴觉得倒也正常,自己也是生意中人,明白应酬是不可避免 ,但时间一长不免心生疑虑。

有一次,徐莉莉又像往常一样对王兴说去陪客户,王兴装作漠不关心的样子点了点头。徐莉 莉前脚出了家门,王兴后脚便跟了出去。他发现一个男人和徐莉莉手挽着手、有说有笑地进 了一家酒店。当怒不可遏的王兴推开房间的门时,看到的一幕让他惊呆了:妻子和那个男人 赤身裸体地抱在一起。

而徐莉莉此时也说出了事情真相:在与王兴见面之前,她已和他人有染,并且已经怀孕,只 是为了给小孩上户口,才决定和王兴结婚。

深度诠释

一见钟情是如何产生的呢?

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会有一个理想中的“爱人”。这个爱人的形象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, 而是随着年岁的增长,很多异性的支离破碎的外在美、气质美的形象,一点点地将这张图描 画具体。年龄越大,这张图就越清晰。

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个“爱人”,只是懵懵懂懂中不一定知道它的存在。当有一天,你遇 到这么一个人,她的身高、体形、眼神、发式、肤色、举止乃至服饰符合你理想中的“爱人 ”中一项或几项。这时,你便完全被她吸引住了,你会心跳加快、手心出汗、脸色潮红、激 情荡漾……在刹那间觉得她就是你朝思暮想的情人!

一见钟情是非理性的,甚至是不讲道理的。但是,她就是有一股魔力,一下子能吸引住你, 能让你神魂颠倒。当然,我们不能因为“一见钟情”的“非理性”便断言它是“洪水猛兽” 。一见钟情的爱情,无论在历史上,还是在文学作品中,都随处可见:黑格尔四十岁时一下 子看中了玛丽,向她求婚,玛丽欣然答应,经过挫折,终成夫妇;戴高乐第一次遇到叶风· 汪杜洛小姐便爱上了她,两人共同度过了五十年的美好岁月;卓文君隔帘看到温文尔雅的司 马相如,夜间逃出深堂大院,与司马相如一同私奔成都,结为夫妻;郁达夫初见王映霞,一 见如故,激动异常,后来成婚……当然,文学作品中的“一见钟情”就更多了。

但是,一见钟情也有不足之处。正因为它建立在强烈的兴奋的基础上,会抑制认识的客观 性,这就包含了一种危险性。“一白遮百丑”,某一处的优点(譬如外貌),就会遮盖其余 的缺点,使人们无法客观地、公正地、全面地衡量和评价对方,陷入片面性。据统计,“一 见钟情”式的婚姻成功率只有10%左右。如果因为一见钟情便匆忙决定婚姻大事,是不可 取的。

我们知道,两性之爱的特点之一是直觉性,而决定爱情成功与否,除了起始条件的有无,更 重 要的是感情的深浅,而“一见钟情”只是爱情起始的一种形式,它并不能决定它的未来。而 决定爱情未来的是什么呢?是你们两个人在恋爱相处过程中建立起的和谐的感情。

在“一见”之后,还需要“二见”、“三见”……在以后的相处中,努力地去了解对方的性 格、兴趣、爱好、感受以及工作和学习情况等,同时,也向对方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,只有 敞开心扉,两个人才有可能建立起信任感、知己感,在此基础上,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和 心灵的沟通,有相知、相爱的基石,爱情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,自然也就可靠啦!

迷津指点

要真正了解一个人,必须全面、彻底、深入,切不可被一时的表面现象弄花了眼,以致上当 受骗。

多相处一段时间以后再决定,虽然不够“激情”,但总比后悔一世要强。

智慧金言

恋爱是戴着眼镜看东西,会把黄铜看成金子,贫穷看成富有,眼睛里的斑点看成珍珠。

--【西班牙】塞万提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