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 平衡

    “有一个方法屡试不爽,它来自我的力求平衡的诱惑术思想。” ——《杂耍人方法》第 3.4 节

    “这不是人们之间的交流,而是人们之间的交易。” ——《杂耍人方法》第 6.5 节

    “对于太容易得到和明知就能得到的东西,人们往往不会去珍视。” ——London Soul《金字塔理论:你为什么不可能把到一切女孩》

    前面我们介绍了杂耍人方法的几个核心思想:自我、情绪、价值观,这些的确是建立有效吸引的基础,但却还不够。比如说,我们说过,吸引女人的一种特质就是具有善于表达情绪和感觉的能力。那么,当你碰到一个女孩时,充满感性地对她说:“我觉得你是个很不错的女孩,每当我想起你的时候,脸上总是带着微笑。”这样的确显示你是个富含感情的人,但同时,你的这些恭维又对她的吸引起到了反面的效果——因为她觉得她太轻易地就得到你了,于是她就不再费功夫去吸引你了。因此,这里我们就看到了矛盾了:一方面我们需要表达出真实的情感;而另一方面,又要确保不妨碍对她的吸引力。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实现平衡。说白了,就要是实现推和拉的辩证统一。平衡是在互动过程中让吸引持续保持甚至不断升级的关键。

    杂耍人明确地提出了努力追求平衡的把妹思想。其实,把妹中的平衡在其他各大诱惑术中都已有体现。比如,谜男的校准方法(calibration,也译作“标准化”或“调节”,见《calibration 应不应该翻译成“标准化”》)、IOI 与 IOD 的互动和微观调节,Swinggcat 在《现实世界的诱惑术》中介绍的推拉技巧等等,本质上都是为了达到平衡。把妹是一种特殊的社交行为,因此同样服从社交力学的定律,而作为一个动力学系统,只有达到力和运动的平衡才能成功有效地运作。

    关于谜男和 Swinggcat 的推拉和校准技巧,他们的著作都有详细说明,在此就不敷述了。

    下面还是着重介绍一下杂耍人的平衡思想。

    1. 交易与平衡

    我们在前面举的例子:你为了流露你的真实看法而对她恭维,这样却让她觉得你很容易就被她吸引住了。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恪守“交易”(trade)的原则。用杂耍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“决不给她任何东西,除非她先为你做些什么。”也就是“先取后予”。

    London Soul 在《金字塔理论:你为什么不可能把到一切女孩》的帖子里说得很好:“对于太容易得到和明知就能得到的东西,人们往往不会去珍视。”在前面举的那个例子中,你先给她一个恭维,算是很强的 IOI,那么她就觉得你没有挑战性,你是可预测的,因此也就不会再费力去做些什么来赢得你的 IOI。针对上面的这个例子,杂耍人做了如下处理:

    你:“要是你给我做个背部按摩的话,我就告诉你一个秘密。”

    她:“我才不稀罕你的秘密呢。”

    你:“这个秘密你是肯定想知道的,因为关于你。” (开玩笑地做前后摩擦的动作。最后她会给你按摩的,或者为你做别的有价值的事情)

    她:“好了,那是什么秘密?”

    你:(给她一个吻)“这个秘密就是,每当我想起你的时候,总是带着微笑。”

    这就是交易。你每给她一个 IOI,都必要让她为你做些什么以作为交换。也就是说,天下没有免费的 IOI。有时候,也不一定非要先提出交易再给 IOI,而可以先给 IOI,然后再提出交易的要求。也就是说,不一定非要先取后予,前后顺序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一定要去交易,以力求双方的平衡。有时候,她可能会主动先给你 IOI(或者你可以运用谈话柔术强行要她的 IOI),这时,你同样需要以 IOI 进行回应。杂耍人认为:“每当她给你加分时,你也要总是反过来给她加分。也许并不是马上就给她加分(让她稍做努力也是件有意思的事情),但你最终必须给她加分,否则你就让事情失去了平衡,你这一边力量太强,那么当你想把诱惑进一步升级到更亲密的层次时,她就会对你表现出矜持。”

    下面再多举几个杂耍人的例子来进一步阐明这一思想。

    比如,外国人见面打招呼最常用的就是问“你过得怎么样?”(How are you?),那么:

    你:“你过得怎么样?” 【你给她的一个 IOI,虽然并不强烈】

    她:“还不错。” 【她没有以 IOI 回应】

    你:“你知道,我问了你过得怎么样,而你却没问我过得怎么样,这好像有点不太礼貌

    吧。” 【提出交易,以求得平衡】 要注意说话时的语气一定要轻松调侃,切不可生硬严肃。

    然后,当她问你过得怎么样时,你就可以采用 90/10 规则,集中精力、大篇幅地去展现自我了(见前文)。

    再比如,很多人都知道主动给女人买饮料、送礼物、说些赞美之词等都是把妹大忌,因为这些都是典型的挫男行为。可是,杂耍人有时却偏偏这么做——只要你通过交易来找回平衡,“在你给她加分之前或之后要确保得分。” 我在《都是框架惹的祸》一文中曾指出有些人为了维护他们的“框架”而不愿意对女人主动采取行动。关于这一方面,杂耍人说得好:

    “不要担心给她‘加分’。你可以在稍后进行修复的。事实上,我总是(给女人)加分。这是好事。

    “不要害怕给她加分,你只要学会如何为自己得分。这样你就是在通过行动(无拘无束地说一切你想说的)而不是通过无为(小心翼翼地说话,以不显示出乞求别人或给别人好处)来进行诱惑了。总是要选择行动。

    “要这样做,你就必须精通强迫、激励和哄骗出*她的*行为的微妙艺术。如果你诱惑失败,那并不是因为你的言语或行为有问题,而是因为她对于你的言语和行为缺乏配合。”

    举例来说,比如你对她说:“很高兴跟你聊天。”你这是在给她加分。但接着你就可以激励她来给你加分:“这时你就该说跟我聊天也很高兴了。”看到了吧,就算你先给她加了分,你还是能够找回平衡。那么接下来她的回应如何就并不重要,因为“你让她懂得,你期望从她那里得到同等的加分,跟你给她的一样多。这样就让你们双方都在努力去发展关系。” 否则的话,只有一方努力,而另一方并不付出努力,是无法取得成功的。

    关于交易以及平衡的保持,是没有先后顺序限制的。上面的例子是先给她加分,再促使她给你加分。也可以反过来——在给她加分之前先试着让她给你加分。比如,你首先用调侃加自恋的口吻对她说:“你有多喜欢我?”或“你恨不得马上就见到我,是不是啊?”或者“说吧,说你觉得我性感得掉渣。”等等,诸如此类。你甚至还可以先给她加分,然后在很长时间之后再从她那里要分数。关键是要把前后这两点关联起来。比如,你在开场时说:“我觉得你是我见过的最迷人的人。”然后继续交谈而并不寻求得分。在谈了十分钟后,你突然说:“现在该轮到你了,我说过你很迷人。那么现在你告诉我,我怎么样啊?”这样一来,她就明白了她之前从你那里的得分并不是无偿的。她现在甚至对你有更多的敬意了,因为你不但是个不会乞求、坚持等价交易的诱惑者,而且还是一个自信且很有耐心的家伙。要是她拒绝对你加分的话,那么这就意味着你之前给她的加分是无效的了,她会本能地意识到这一点的。如果你愿意的话,你还可以说:“那我收回我之前对你的评价……”如果你是想先让她给你加分,而她却拒绝或羞辱你的话,这也没关系,你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。比如:

    你:“你有多喜欢我?”

    她:“我根本就不喜欢你。”

    你:“那太好了,因为我无法忍受跟你呆在一起。”

    这就是平衡。

    2. 奖惩机制

    交易是为了平衡,也是一种实现奖惩的动力学。杂耍人说:“你可以给她惊喜,给她一些甜头,比如说些好听的话或送个礼物。但你必须总是要说明她为什么会赢得这个东西。” (这里就顺带挑明了你的价值观和筛选标准)。这样既凸显了个性,又维持了框架,同时还建立了你正在主导的游戏规则的奖惩机制。

    关于游戏规则,前面我曾提到,我在《《David X.方法》的架构以及读后》一文有所阐明。David X.方法可以分解为这么几个部分:控制一切、明确目标、制定规则、挑明规则、和主导游戏。其中,控制一切、明确目标和制定规则都是对应于杂耍人的“自我”;而挑明规则就对应于杂耍人的“价值观”。David X.的主导游戏包括以身作则、前后一致和赏罚分明三个要点。其中,以身作则对应于杂耍人的“90/10 规则”。赏罚分明就对应于这里的杂耍人的“交易”。

    “……因为既然你已经制定了游戏规则,那就你就不得不时时处理这两种情况:如果女人遵守规则和达到标准,你该怎么办? 如果女人破坏了规矩或没有达到标准,你又会怎么处理?

    “其实,谜男的猫绳理论、David DeAngelo 的训狗术、Swinggcat 的奖品追逐中的推拉技巧、以及杂耍人的奖惩机制等论述到了这一方面。无论是追着绳子的猫也好,还是叼着球的狗也好,或者是幼稚园里的小朋友也罢,控制他们、引导他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起奖惩机制:当他们遵守规则、达到我们的期望时,就去奖励他们;当他们破坏规矩、没有达到我们的标准时,就去‘警告’和‘惩罚’他们。不论是在跟女人的对话中,还是在跟女人的 KINO 中,或是跟女人维持长期关系中,都少不了这种奖惩机制,唯一不同的就是‘奖’和‘惩’的具体形式不同罢了。比如,在对话中,我们可以采用杂耍人的方法:用说更有趣的东西来‘奖励’女人;对女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提出标价,要做‘交易’等等;在 KINO 时,我们用 IOI 来奖励女人(通过了 CT),而用 IOD 来惩罚女人(未通过 CT)。”

    “交易”或“奖惩机制”是一门很重要的社交技巧,如果做得好的话,可以起到操控他人行为的巨大作用。那些宗教的精神领袖、黑帮老大、马戏团的驯兽师、军队的指挥官、优秀教师、情场高手等等,他们运用的都是“奖惩机制”,因为通过“奖惩机制”,被引导的人才会下意识地知道哪些行为是“奖”、那些行为是“惩”,该怎么样调整自己的行为才能去“取悦”引导者,从而获得“奖励”和认可。我们人类虽然是高级动物,但在这一方面实际上跟巴甫洛夫家的那条狗没什么区别——我们都会被奖惩机制不知不觉地训练出“条件反射”来。而相比之下,大多数的普通人在人际交流过程中,要么总是一味地“奖”(比如总是说些好听的,摆出一副老好人的形象),要么总是一味地“惩”(比如总是说些不中听的,摆出一副批评性的刻薄形象)。他们从没有有意识地利用交易平衡的观点去进行“奖” 和“惩”,而是凭着自己的喜好想奖就奖、想惩就惩——很多的时候是凭着他们的情绪状态而定(比如,心情好就对人和蔼些,心情不好就对人刻薄些,可见前面提到的杂耍人的“情绪”的重要性了吧),还有的时候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而定(比如,如果别人对自己好那就也对他好些,如果别人对自己态度不好那就也对他不好,如果别人漠视自己那么也就不去主动跟他交流。因而完全是被动的态度,缺乏前面所提倡的主导精神。这里我们看到前面提到的杂耍人的“自我”的重要性了吧)。

    有一种很有效的话术技巧,叫“奖赏与关联”,利用的就是奖惩机制。PUA Lingo(参见《PUA 词典:《PUA Lingo》(泡学必备工具书!)》)上举的对比例子很生动:

    这是 AFC 的话术:

    AFC:那么你是哪里人?

    HB:我是在夏威夷长大的,但后来搬到加州去住了。

    AFC:那很酷。你是夏威夷什么地方的?

    HB:瓦胡岛。

    AFC: 那很酷。你在那里上的学吗?

    HB:是的,在上大学之前我一直在夏威夷。

    AFC:那很酷。那么你在高中时是啥样啊?

    HB:……

    上面 AFC 对话使用的多是封闭式的提问,HB 用简短的回答就封住了对话。更重要的是,这个对话完全是一边倒,因为谈话内容完全没有涉及到他自己,而总是一直围绕 HB。作为对比,看看下面 PUA 的对话:

    PUA:那么你在高中时是啥样啊?

    HB:我在高中时是个彻头彻尾的书呆子。每天我都戴着这么厚的眼镜。【传达出个性和弱点】

    PUA:我知道你曾是个书呆子!【否定和开玩笑】 开个玩笑的啦。说真的,你能够承认这一点,这很酷啊!你的心态很好,高中以后你的进步不小啊!其实大多数人仍然是书呆子,他们只是掩饰得很好罢了。【对她的个性回应进行奖赏】

    HB:我知道!哈哈

    PUA:虽然我在高中时是篮球队的,但在球场之外,当我学习的时候我也有些书呆子气。【关联】

    这里的 PUA 利用的就是“奖赏与关联”的技巧。他一开始就用开放式的提问诱出 HB 谈论她的经历,从而传达出她的个性、甚至弱点。这正是 PUA 想要引导出的对话方向(请回过头看看前面提过的杂耍人追求的把妹境界)。因此,PUA 就必须要对此进行奖励,以对她进行有效引导。于是就说了一些好听的恭维话。然后,PUA 又把*自己*牵涉进来(“关联”),以防止谈话一边倒(这就是平衡!)

    总之,当你下次跟人交流的时候,不妨有意识地运用一下“交易”或“奖惩机制”吧,当你看到别人的行为或情绪受到你的操控时,你就会相信社交力学的魔力了。

    3. 其他平衡

    在前面我们谈到跟别人进行情绪上的互动时,当别人羞辱或攻击我们时,我们不能表现得无动于衷(这样就失去了平衡),或者表现得情绪化(这样就让别人以为他们很容易就能操控你的情绪),而必须要以正确的方式进行适当反击,这样就保持了互动的平衡。一旦反击完成,平衡重新建立之后,一切就又回到原点。你照样跟他若无其事地重新进行交流,丝毫不带出任何负面的情绪来。这样做的好处在于,你让别人知道你是个自信、宽容、公平讲理和容易相处的人。你可以慢慢建立起奖惩机制来,从而反过来控制别人的情绪和行为。

    四、杂耍人方法的谈话柔术

    关于杂耍人方法的谈话柔术,不想在这里详细展开了,等以后有机会再整理给大家吧。但其基本主导思想就是我们在前面已经详细论述的四大核心。大家不妨找一下《把妹达人》中记录的杂耍人的 FR,体会一下其中的话术技巧是不是这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