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了一篇文章,在中国赚钱的方式已经彻底变了,觉得不错。

这篇文章是2016年初的旧文的,直到今年还在不断转载,还被冠以「深度好文」的头衔,可见文章中还是有可取之处的,虽然这文章带着点「朋友圈文」的习气,题目哗众取宠。

这篇文章其实说了一个事,就是资本经济时代的三种角色(即打工仔、CEO和董事长)的特性,进而延伸出的解释了如何才能赚大钱。所谓赚钱的良方,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角色(层次)。

有几句话不错,摘录并略做分析。

「知识改变命运」到底对不对

这时一个普遍的做法就是读书,这就是为什么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,为什么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一般会比没有文化的人起薪高一些。

但是现在文凭带来的技能差距差别越来越小,一个普通的一本学生与二本学生已经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,反而不如蓝翔挖掘机学的好的人附加价值高,这是因为前者数量多,后者数量少,而且后者更加注重实践,供需关系决定了资源的价格,因此读书无用论早就开始流行。

《在中国赚钱的方式已经彻底变了》

「知识改变命运」的话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产物,我倒觉得,不是知识改变了命运,而是文凭,或者说是文凭的稀缺性。在那个时代,只要你有了文凭,是大学生,国家就包分配,自然,当时的大学生素质普遍比今天的大学生高,这是他们吃香的一个原因,可不应该是主要原因,反而是文凭的稀缺性使得他们具有了改变身份的机会,进入学校和政府机构,拿上了「铁饭碗」。

为啥要打工

同时,这也回答了另一个问题:赚钱的方法千百样,为何偏偏选择“打工”这一种?

答案是:你不打工你能干啥?你以为你出来干别的就能赚钱?几年前网上疯传送快递赚的多,我就嗤之以鼻,这种没有门槛的行业是不可能赚的多的。你愿意赚1万干这个,我分分钟找一个赚九千就干的,我再找一个赚八千的你信不信。最后,无论你是送快递还是摆摊,无论你是卖肉夹馍还是搞IT,你都会被拉到一个门槛平均收入。因为IT需要学习,赚的多一些;快递比较辛苦,赚的比IT少,可是还是比打扫卫生的多一些,就是这样。

《在中国赚钱的方式已经彻底变了》

国人的某种「根性」

汲汲于富贵,不好说国人根性,应该说不同民族都有这样的人,在我们这却成了社会风气,从古至今都这样,让人觉得不好。这背后有很复杂的原因:高房价、社会丛林化、贫富分化、阶级固化、道德缺失、信仰缺失……不好展开讲了,聪明的读者不妨自己想一想。顺便贴出之前转载的一篇文章:

〔转载〕我实在想不明白,毕业家里拿不出200万的,还在北京混个啥劲??